开坑从来不填,能完结算我输

【非良】国色天香 胡琴声扬

*架空(划重点)古言,天下为韩,木有七国木有嬴秦
*大概算……养成?
*雷点(注意避雷哈):算是童养媳(看到这个设定,代入非良有点萌,就写啦)
*私设多,别当真
*剧情烂俗,文风中二
*写稿写到心态炸裂,字数没控好真的会死人啊!!!——都怪非良太萌惹QAQ
*he,欢脱(?应该吧)
*本来五发完,可能有番外,但是只写了个头,很遗憾的说,没有后续惹

顺便推歌啊推歌:李玉刚和霍尊的《国色天香》,沉迷尊尊的戏曲腔

壹 胡琴声扬
·
四百年前,天下四分五裂,战火纷飞,烽烟四起,诸侯逐鹿,乱世倾覆。

而在这战争如家常便饭,民不聊生,人心惶惶之时,名誉天下的松林隐士——赤松子,夜观天象,北悬太白星,紫气东来,五星连珠,三伏现房宿,启明隐曜,断言帝星将出,天地归一,万方来朝。

这个预言也的确应验了。

在诸方势力相互猜忌撕咬算计之时,一名韩氏青年,由一个默默无闻的士卒摸爬滚打招兵买马阳谋暗谋,竟逐渐在手下聚集了几十万雄兵,自立韩王,以仁义为旌,以侠道为名,以万民为重,瞬间引来各方的瞩目。

其与别军阀偷奸强抢,视民草芥之行径截然不同的正派风气,也使他赢得了民心,真真的民心所向!

实践告诉我们,人民群众的力量是伟大的,事实的确如此。

尽管这韩氏青年先前只是一介白丁,纵使馋着那至高无上地位的豺狼虎豹之人甚蕃,但经过十几年的颠倒山河、风动云涌,在历史巨轮的推动下,九州时局渐稳,众望所归的韩氏王朝建立起来了。

国号,晏。

曾经独霸一方的诸侯们,或死于马蹄之下,或臣于新帝衣摆之后。

·
——嘿,但是我们这篇文并不是讲这个英勇神武的开国皇帝。

让我们把目光移至晏朝成立四百年之后吧。

话说这现今大晏朝的帝王啊,名讳安。

韩安韩安,人如其名,果生了一副悠哉闲哉安乐一生的性子。

说好听点儿,这叫与世无争,随遇而安,可偏偏他又喜玩弄权术,自以为制衡朝局,平佑百姓,其实愚蠢到被人左右都不知。

说难听点儿,就是怯懦还自大,却是无半分当年开国皇帝旸帝平定山河杀伐果断爱民如子的风骨。

也罢,也罢,再多评判也无益,且回归正题。

再道这大眼朝堂之上,能人不少,但皆分两阵营,径渭分明。

一边儿是辅佐三朝德高望重的老相国张开地,另一边则是手握兵权戾气甚重的大将军姬无夜。

这两派日日夜夜争斗不休,明枪暗箭,你来我往。而且领头这两人明明都有头有脸,可算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次次见面,总要吹胡子瞪眼互相挖苦一番,以示“友好”。这种丑闻秘辛,百姓们都听腻了!

坊间每每唠嗑起这些宫廷党争,不便直言评论,遂以众人你知我知的暗语代以那两人名字。那个暗语便是——“哼哈二将”。

可不是吗。“哼将”瘦长须主张以德服人,以礼治国;“哈将”壮胡髭坚决酷刑苛政,以民为利。不仅政见不合,还互视仇敌,水火不容。

咳,扯远了吼?

其实朝廷中还有第三派,中立党,但在权力漩涡中逐渐式微,真正两袖清风,为国为民的不多了,在此不提也罢。

再回到我们昏庸的韩安安帝身上来,之前说他“制衡朝局”,其实就是调节这一文一武之间的关系,这可是个大问题啊,我们伟大的安帝夙夜难安,头发秃了,肚子鼓了,全因为这事儿愁的——而绝对不是因为纵欲伤身,暴饮暴食哦~……咳咳。

安帝一面呢,厌恶相国那套文绉绉的礼法,畏惧将军掌控兵权震主;另一面呢,迫于前者为天下读书人之楷模的名望,又倚仗后者的武力与权势,于是他愁啊,矛盾啊,琢磨出自己的一套执政执法——

就是不宠幸或打压任一方,甚至会给予处下风的一派恩惠,使两头猛虎互相牵制,以毒攻毒,同时再给些好处拉拢两人,基本上就是给一棒槌再给一捧甜枣的模式,来维持朝局的平静无波。

不得不说,这真是个……馊主意。

一山不容二虎,平静也只是表面,可惜安帝虽对政局了解颇深,权术老练,终是性子愚豫,朽木不可雕,不谙真正的帝王之道。法,术,势,缺一不可,单单是其作风一项,便已不是合格的皇帝。

·
那基于这样的了解,我们再来看我们故事的起点吧。

这一年哈,也没什么大事,比起往些年西夷来犯,南方水灾,西北虫荒,东岭匪患什么的,简直就是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但朝堂之上是安静不了的——

张开地&姬无夜:吾皇治国有方,乃真龙天子,上天加赐,四海升平,无不颂陛下之功德!

韩安:我大晏得此太平盛世,全系有两位爱卿劳苦功高啊……

姬无夜:张相国为君分忧,多上见立厚德之法,德行品格,为天下人景仰,实在辛苦……

张开地:哪里哪里,姬将军虽在身在都城,心系边陲,西境北境几十万军队镇守国土,才有如今的海晏河清,该是将军的功劳更大些。

姬无夜:我认为还是张相国于国家于陛下更重要。

张开地:将军何必自谦,还是将军……

韩安os:别说了我头疼!

以上本是大晏朝堂之上的日常,常见的很,没什么好拉出来鞭尸一顿的。但今日却与往年往日往常有些不同。

这个不同就在于那个哼哈二将商业互吹完,正要退朝时却突然冒出来“臣有事禀报”的观星台老头!

·
说起这观星台啊,起建于晏朝开国第十年。最初建造的目的是纪念赤松子他老先生夜观天象观出的一个“帝星将出”,为这万里繁华江山迎来了真正的天子。所以,观星台原只是深宫中的一处较精致的景点罢了。

可是到了旸帝陨天后,他的侄子熙帝上位了。这位爷呢,别的都好,毕竟是由旸帝和当朝丞相大人亲手调教出来的。可有一点,就是有点迷信。不忍好好的一个观星台被荒置多年,下令从四海八荒召集修士,入观星台,为天谕令,作朝廷三品官员,每日的职责就是看星星……啊,观天象。

都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熙帝这辈子犯下的错也就只有设了天谕令这一项。但他这一时心血来潮的错误,却让天谕令这个干吃软饭的闲差延续了四百年啊。

也不是说对道人们有什么歧视啦,咱诸子百家都尊敬,像赤松子先生那样的仙风道骨,自然是要崇尚的。只是天谕令这种甘愿入朝沾染世俗之气的,又能侦破多少天象呢?

且看我们今朝的首席天谕令,谢大人。

他是否有几分颜色不清楚,几次大灾大难也让他报准了,只不过他的折子送至御驾前时,呈报灾情的急报也上达了。

再说他几次比较隆重的丰功伟绩——一次是在先帝跟前,先帝问他哪个儿子有真龙之相,这位谢大人把咱安帝给报上去了;还有一次是在安帝册封太子之时,安帝问你看太子如何,咱老谢把当年推举安弟给先皇的赞誉重复了一遍。

嗯,又一个烂泥太子被扶上墙……
由此这老谢的修为……也可见一斑了吧?

讲真,修为低不是你的错,但是修为低还要出来作妖,就是你的错了。

这位谢大人,不仅没有自知之明,还极喜欢,如个跳梁小丑般在安帝面前刷一波存在感,摸把胡子胡诌一番天象和预言,偏安安帝是个极信神灵星异的,竟不觉自己的智商被侮辱。

这不,老谢,也就是上文在退朝之际冷不丁跳出来的观星台老头,又双叒开始作了!

·
且回到朝堂上谢大人开嗓的那一刹那——

太监硬生生的把一声尖利的“退朝”给咽了回去,安帝自以为巧妙地用宽袖掩住了哈欠,腿站酸了的老相国又重新挺直了腰板并且不着痕迹地瞪了老谢一眼,大将军沉默地审视老谢在心里疑问这老头是谁?以及一众官员眼观鼻鼻观心又垂下了因即将退朝而抬起的头。

韩安:谢爱卿,有何事要禀报啊?

老谢:禀陛下,臣夜观天象,昨夜赤瑞、顼琇两星连珠,直指北之玄武,万星齐现,光耀四方,剑指东、西,乃千年之异象,且红鸾心动,在其两刻后,荧惑星稍暗……

韩安:(抬手)谢爱卿……(说人话!)

老谢:(吞唾沫)赤瑞、顼琇乃福星,一数阴一数阳,落于北星宫,且遇预示与东方、西方相应,且红鸾星意寓姻缘,荧惑星则为灾难,红鸾动荧惑黯,臣斗胆猜测,是以姻缘消灾……

韩安os:没听懂。

张开地os:这什么乱七八糟的。

姬无夜os:所以我最讨厌这群不说人话的老头。

正当一众人听一个老头瞎扯之时,有个太监在殿外求见。

太监一上来就磕了个头,喜悦之色溢于言表,泪花都要蹦出来了!

“陛下!湘妃娘娘生了!是位小公主!”

你们说这太监怎么早巧不巧,赶大家玩解密的时候来呢。

本来老谢一个预言,没事;香妃诞女,也没事,但重在一起又加上安帝不知道为什么突然被疏通的下水道脑袋,这就出大事儿了!

只见安帝一怔,自顾自的念叨——

“等等,这是不是天意?……湘妃的湘为湖川,玄武属水;她居于北昭殿,与北方星宫对应;赤瑞,顼琇,福星?湘妃诞下小女,她还有个孩子,老九!赤瑞、顼琇各属阴阳,正好一子一女,这和预言不是对上了吗!”

说到最后,安帝的眼睛都红了,激动得。

福尔摩斯·安,把你厉害坏了。

太监os:我错过了什么?

老谢os:陛下您开心……您开心就好。

张开地&姬无夜os:神经病啊!

“姻缘消灾,我大晏朝太平盛世,绝不可因此等之事遭灾!姻缘,想必就是老九和湘妃幼女各自的姻缘了!”

所以说脑补是病得治啊!

“剑指东、西?这……对了!”

安帝思索到什么,眉开眼笑地望向阶下相国与将军。

张开地&姬无夜os:我有种不好的预感……

“说来将军府与相国府,在都内的方位不正是一东一西吗?这殿上相国与姬将军的站位也是一东一西呢!”

人家刑部侍郎和礼部侍郎的府邸和站位也是一东一西啊,你怎么不点他们啊!

别人没明白,老谢明白了,倒是挺会跟风的——

“陛下,赤瑞属阴,面西之白虎,也就是预示着将军;而顼琇属阳,面,东之青龙……”

安帝大手一挥,当即定下——

“来人,备笔!朕要赐婚!”

张开地&姬无夜:啥玩意儿?!

“湘妃之女,赐名号,红莲。今顺应天意,定下婚约,待到及笄之年,嫁与大将军,姬无夜。”

命运的齿轮无声无息的转动。

“湘妃之子,九公子韩非……”

安帝犯了难。

姬无夜命克六星,膝下无子,又正值虎狼之年,可为驸马。但这相国府,也是福气稀薄,三代独苗,老相国已过七旬,其子张平年前早亡,好歹留下一个已有身孕的妻子,诞下幼子后也撒手人寰,那幼子——张良,至今还未满月,除此之外,府中竟无女眷。

安帝只稍一斟酌,又继续道。

“九公子韩非,同顼琇星,与相国府老相国之孙,张良缔结婚约。”

老相国身子一歪,像是站不稳的样子。

他的妻子儿子儿媳早亡,不知经历多少次白发人送黑发人,视这个孙子如掌上至宝。虽早有心理准备,作为相国府唯一的子嗣,孙儿必要承受一些他不该承受的东西,但还是没料到竟会赔上一生……

“姻缘挡灾,是为国家人民造福。将军,相国,可愿为君分忧?”

最后一句虽是对着两人说的,但安帝的目光却是直直投向了张相国。

姬无夜白赚了个公主,自然满意,应道:“臣领旨。”

相国感觉到安帝审视的目光,心一紧,实在难安,“臣,领旨。”

“九公子已至舞勺之年,不日即迁出宫,入相国府。”

安帝挥袖,脸上神色虽依旧是那种软弱,却莫名让人捉摸不透。

只不过,尚且没有人发现。

·
这大晏啊,为何会引来四海八荒的目光,原因在于开明的国风。

……比如,男男之风盛行。

因而,安帝下旨给九公子与相国之孙拉郎配时,满朝文武无人表现出讶色。

谈起这断袖之风,又要扯到我们开国旸帝身上来了。

前文提过,旸帝逝后,由侄儿熙帝继位。那为何是侄子继承皇位呢?

因为旸帝膝下无一儿半女。缘由嘛,天下人皆知,旸帝有龙阳之好,而且对象就是当朝的张丞相!

这在那时还引起过轩然大波。游行的叛乱的层出不穷,谏诤的喝斥的前仆后继,但是无一都被旸帝给压了下去。

那年祭天,万民瞩目之下,旸帝就牵着他家丞相的手,挑衅道——

不管你们怎样,我就是喜欢他。

就这么毫无美感甚至有失水准的一句话镇住了我们的百姓。

……好一对狗男男!但是为什么这么养眼啊?这是被秀一脸的百姓心声。

纵使传统观念已根深蒂固,但奈何有龙阳之好的,是皇帝,还是平了乱世定了天下的旸帝,还有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战功赫赫的丞相大人!

老一辈赞美皇权,护他们余生太平;中一辈目睹了大晏金戈铁马驰骋沙场,最后夺下万里江山;少一辈子则是从小听闻炀帝与丞相大人的各种传奇事迹长大的,除了崇拜还是崇拜;而且仔细一想,好像也没有女子能配上这两位神人……

于是乎,其间过程多少波折不提,旸帝反正是以自己之力扳倒了人们阴阳双生的固有观念,为男男之风奠定了基础。

旸帝与丞相的恋情也成为了一代佳话,至今仍是民间诸多话本的主角儿。

至这四百年后,非独子或者不太注重传宗接代的家庭,男男恋情也是常见的。

·
安帝赐婚,其实也是打着一副好算盘。

皇子皇女的婚配,能使张氏姬氏入公族,既能让相国和将军感恩戴德,又不得罪任一方。安帝没料到的是,独孙的幸福比公族之名更让老相国看重,只不过老相国也无力回天。

那么问题又出来了

公主嫁与将军自是没话说,就这老九与张家小子之间有些难办。

老九好歹是个皇子,与张家少爷成婚,难免相国府会在党争之中站在他背后。正是为避免此事,安帝才下旨令九公子即日搬往相国府。

这一招看似是利于两个孩子自小建立感情,但是细细思量,九公子堂堂皇子,未成年却先至相国府,这是什么?

民间说法,称之为——

童养媳。

这样的身份放在平民身上,尚且是耻辱。若非为了生存,谁愿意把女儿交到另一家去?

置于皇家人头上,无疑更是羞愤欲杀,况且还是皇子,其中利害关系更是深。

安帝下这样的命令,就是默认,九公子已不算是正经的皇家子弟。

可谓轻易又随意,安帝悄无声息地,就剥夺了九公子争夺权位的资格。

牺牲两个儿女,却能换来两个重臣的亲近,又能避免他们与其他权臣联姻结党营私,由婚姻这方面斩断他们的关系网,对于安帝来说实在是太划算了。

你说他残忍吗?其实这也不奇怪。

说实话,他连老九长什么样都不记得了,湘妃也不只不过是后宫三千中的一瓢罢了,早些年也只是一介宫女,凭着点姿色和心计,混了个妃位,不过,也仅此而已了。

除太子以外的儿女,都是维系权力的工具。这一向是安帝对后宫的态度。

……令人心寒。

·
前朝的旨令转入北昭宫时,湘妃还躺在床上,虚弱但温柔地目视抱着女婴的男孩。

太监一脸贺喜地读完圣旨,抬头,香妃娘娘咽气了。

她的身子本就虚,生下小公主之后极其疲弱,偏偏心思通透得很,一听圣旨便知自己的两个孩子是栽了,尤其是小九。一气一怒一哀之下,竟气绝而亡。

在一众慌张呼喊之中,没有人注意到一边十二岁的九公子目光淡然如冰。

他怀中的小公主嚎啕大哭。

——正如同宫城外相国府内的那个孩子。

(TBC)

为什么后面又好像变成悲情了啊??
放心,下章肯定甜!!!(首先要有下章)毕竟本文是糖嘛!(怀疑)
吼吼,有猜到那个旸帝和丞相大人是谁的人咩?这是一个彩蛋哦!
明天三年一次的体育考试(来自一个俩月没见过操场的人的瑟瑟发抖),祝福我吧!

再说点事儿,发这篇文的时候lo一直提醒我有敏感词,但我一直找不着,于是花了十分钟结合二分法和排除法找到了那个我死也想不到的敏感词,怕吞,在评论里说一下那个词。

评论(27)
热度(49)

© 流水轻氓 | Powered by LOFTER